找到相关内容68篇,用时4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澈见本心(1)

    若知真因地者,即知六尘本清净,实尘可染,   不舍不执,则一切时中,  乃至吃饭、睡觉,行住坐卧,皆名禅定。   迷者以神识强压心念成断灭,而入,  是名痴定,不名禅定。   然神识不久即将...冲天志 不向如来行处行   释放心性  般若   诸法平等 性相如如  常 乐 我 净  知幻即觉 并渐次  法行与如实修行  白话 入禅定与入不退道场  见地要真  生死不惑论  诸法相 ...

    吴耀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3256667.html
  • 澈见本心问答集(4)

    因果。崇尚空谈,于修行无益,并使佛法与日常生活分开,使佛法成为高级智识份子特有的时尚,与一般大众距离渐行渐远呢?   答:这种说法,吾人不以为然,您所说谈的佛弟子,应是入之人,非解之人,真...8、问:如果对方已明白本来面目,他说“住”是对的,因为住是本来面目境界;如果他没有明白本来面目,他说住,就可能执著「住”、住于住,那就不是住,有可能堕入顽。请先说说“本来面目”的...

    吴耀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3756673.html
  • 佛乘金刚密印观音禅论——重说《六祖坛经》(1)

      善知识,日月星宿,山河大地,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总在空中。世人性,亦复如是。   善知识,莫闻说,便即着。若空心静坐,即着,一切境界,即透不过。   又有迷人,百...“是非不分”,以此谤佛灭法。《达磨血脉论》云:“佛不修善、不造恶。……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若拟修作法,先须见性”,就是对不见性之“不辨...

    陈 智 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2157055.html
  • 南宗禅——自性的肯定与发扬

    念”又不是心识完全断灭的“”。它要求观照万法,却绝不染著,在清净心体上不起丝毫惑染。  胡适解释神会在《坛语》和《语录》中用来说明“念”的词语“不作意”,引用杜甫诗说“作意”就是“起心”,...在《坛语》中把神秀禅法概括为“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十六个字。他批评这种办法“非解脱心,亦是法缚心,不中用”。又说:  即如“凝心入定”堕。出定以后,起心分别一切世间有为,唤此...

    孙昌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0158561.html
  • 发扬传统 抓住特色 努力弘扬五台山佛教文化

    ,所以,这一智慧也叫做慧。这个慧,并不是教人静静地坐在那里,什么都不要想。这样久了,记忆力、智力、思维都要严重退化,就会堕入佛教讲的“”。所以说,这样理解就是大错特错。那么,这个是指什么...非”。其特点就是“超越”边见。因此说,文殊这种智慧就是般若中道。它既是佛教认识万法实相的智慧,又能破除对有、的各种偏执,更重要的是它奠定了佛教现实主义的品格,开启了“即人世而出世”、“即有限而无限...

    罗荣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2161091.html
  • 解脱自我

    外物与内束之累,提出“三无”解脱说,即“念、无相、住”。他认为“若空心静坐,即著”(《坛经》),如此则虽不累于物,却累于“”;不累于外,却累于内。惠能将解脱理解为消除一切内外束缚,超然滞,...就能离却生死苦海而登成佛之彼岸。僧肇认为“般若”是真智,没有世俗人的“惑智”,一种“实而不有,虚而不无”,状无名的观智慧。所以,宣称“般若无知而所不知”,这就为般若中道即佛性,即人的主体精神,又...

    (韩国)李顺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3061573.html
  • 生活禅手册

    出生,日日增长,使自己的生命之树因佛法功行的润泽滋养而永葆生机,以开放智慧之花,结出菩提之果。而不是百事不做,一切不管,一味空心静坐,着“”,这便是《金刚经》“应所住而生其心”的“而生其心”。...是禅,平衡是禅,适度是禅。从心理状态来说,安祥是禅,睿智是禅,求是禅,伪是禅。从做人来说,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取是禅,正当的追求是禅。从审美意识...

    净 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3761939.html
  • 禅之起缘——《楞伽经》和《金刚经》

    。本性是佛,离性别佛。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有边畔,亦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上下长短,亦喜,是无非,恶,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莫闻吾说便即著。第一莫著,若空心静坐,即著。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0161966.html
  • 《六祖坛经》的思想

    智慧;念时不仅是用口念,而且要心口相应(注15),可见这是修行的方法。他把「摩诃」解释为广大的心量,如虚空有边,没有一法可得,因为自性真空。可是《坛经》又提醒我们,不要认为是就以空心静坐而成(...非法」。这是排除执著,不执也不执有;执有固然是有,执还是落於「有」的一边,「」「有」是相对的。可是就六祖最受用的那句话而言,虽然叫它「住」,但还是要有「心」。这个心在现象上是智慧心,住是不住於...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0963968.html
  • 敦煌本《坛经》的佛经引述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

    局限于般若宗的范围之内,而是用大乘的中道不二的思维模式将大乘有宗的佛性思想与般若义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既体悟一切事物本性“空寂”、“本源空寂”,又要认识“性含万法”,避免“”,做到对外“于...重要词语和思想却是来自这两部经,例如自性、本性、性念、无相、住,乃至“世界虚空”等即来自此经,当然这类语句在别的般若类经典和论书中也有。  在没有标明经名而只引述经文或重要用语的佛经,可以清楚...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53064296.html